(一)施工期间应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。 (二)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,做好雨污分流工作。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,强化生产装置区的防渗措施。按报告书要求开展地下水、土壤动态监测,防治污染地下水和土壤。 本项目废水包括生产工艺废水、真空机组废水、地面冲洗废水、循环冷却排水、脱盐水站排水、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等。厂区一时段、二时段项目分别配套建设***m*/d、****m*/d污水处理站,一时段污水站采取“调节+水解酸化+LIC厌氧+两级AOBR+沉淀处理” 工艺,二时段污水站采取“调节+UASB厌氧+两级AOBR+沉淀处理” 工艺。 本项目外排废水执行《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*****-****)相关标准要求和****水务有限公司进水指标要求。 (三)项目有组织废气为投料废气、生产工艺有机废气、导热油炉废气、化验室废气、污水站废气、危废间废气等。一时段项目间歇法PA**投料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生产装置工艺有机废气经水喷淋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导热油炉配备低氮燃烧器,废气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污水站废气和危废间废气经碱喷淋+生物过滤+活性炭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化验室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。二时段项目连续法PA**投料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,生产装置工艺有机废气经水喷淋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导热油炉配备低氮燃烧器,废气经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污水站废气和危废间废气经碱喷淋+生物过滤+活性炭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二时段项目化验室废气依托一时段DA***排气筒排放。三时段项目间歇法PA**投料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生产装置工艺有机废气经水喷淋处理后通过*根高**m排气筒(DA***)排放;三时段导热油炉废气依托二时段DA***排气筒排放,污水站废气依托二时段DA***排气筒排放。 废气排放中,颗粒物排放须满足《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DB**/****-****)相关标准要求,VOCs排放须满足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*部分:有机化工行业》(DB**/****.*-****)相关标准要求。导热油炉排放SO*、NOx、颗粒物须满足《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DB**/****-****)相关标准要求。污水处理站排放VOCs、氨、硫化氢、臭气浓度须满足《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(站)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DB**/****-****)相关标准要求。 项目无组织废气主要为装置区、罐区和污水处理站废气等,通过采取密闭、加强管理并配合LDAR等措施控制无组织排放。确保厂界无组织VOCs满足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*部分:有机化工行业》(DB**/****.*-****)相关标准要求。厂界无组织氨、硫化氢、臭气浓度满足《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(站)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DB**/****-****)相关标准要求。 (四)固体废弃物实施分类管理和妥善处理处置工作。按固体废物“减量化、**化、无害化”原则,分类收集、妥善安全处置固体废物。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废矿物油及矿物油桶、废导热油、化验室废液、废试剂瓶、废活性炭、废清洗溶剂、在线监测废液等,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。污泥属于疑似危废,根据鉴**果处置。一般固废包括切粒废料、废反渗透膜、废布袋和废包装等,一般固废妥善处置。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。一般固体废物应执行相应防渗漏、防雨淋、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求;危险废物应按照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》(GB*****-****)相关规定进行储存,固废转移建立完善的记录台帐,严格执行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》。 (五)合理布局,优先选用低噪声先进设备,对高噪声设备要采取减振、消音、隔声等措施,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*****-****)中的*类标准。 (六)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。按照“源头控制、分区防治、污染监控、应急响应”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。严格按照《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标准》(GB/T*****-****)、《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》(GB/T*****-****)和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-地下水环境》(HJ***-****)等要求,对重点污染防治区、一般污染防治区等采取分区防渗措施。加强生产装置区、物料储存区、污水管线、污水处理设施、埋地管道、危废暂存库、事故水池、环保设施等区域的防渗措施的日常维护,防止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不利影响。 (七)环境风险防控。企业须设置完善的三级防控体系,并对各风险源设置完善的预防措施,制定应急预案,落实应急防范与减缓措施,防止事故发生。根据环境风险评价、环境应急预案和厂区实际现状,建设相配套应急装备和监测仪器,在非事故状态下不得占用,并定期进行维修保养;加强环境风险管理,对风险评价实行动态管理,保证事故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,确保环境安全。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培训和演练,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,建立与园区的风险应急联动机制,切实加强事故应急处理和防范能力。 (八)该项目建成后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控制在该项目许可的总量控制指标之内,并严格按照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》及《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》等相关要求,做好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工作,落实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制度。 (九)应当对施工期、运营期的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一起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理。不得采用国家、地方淘汰的设备、产品和工艺,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正规设计,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要求。 |